處罰的智慧

處罰的智慧 7/1/2018

約一4:18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
一個寜靜的周六夜晚,我們已經預備好要入睡了,突然一陣急促的電話鈴聲響起,另一端傳來靜文焦急的求救聲:
「完了!完了!出事了!我們可不可以現在馬上過去你家?」
靜文是剛剛上過佳美人際關係課程的學員,是一個積極、好勝心強、負責任,向來以能果斷處理問題而自豪,有兩個女兒,分別為小一和小六年紀,。
「看來事情嚴重又無法處理,讓你很緊張? 」
「我快崩潰了! 」
「可以電話上先簡述一下嗎? 」幾句對話後靜文情緒開始平靜些。

「你知道嗎?今天早餐後,姐姐小菡拿月考的成績單要給我簽名,我看了差點昏倒!她一向拿手的數學竟然只考73分。我問她”考這種分數?!你怎麼解釋?”她竟抬頭瞪我一眼一句話也不說。我火大了,拿起棍子重重的打她,她竟衝出家門。過了一小時還沒回來,我就開始緊張,怕她在外面會不會碰到壞人。於是我就開車出去,在附近瘋狂找她,找一整天都沒看到人。她怎麼能這樣待我?她知道我這幾個鐘頭多麼煎熬嗎?不知道我會擔心嗎?她不知道我都是為她好嗎? 她不知道我為她犧牲工作,辭職做家庭主婦嗎?。直到晚上快九點了,同學的媽媽送她回來。她居然跑去找同學,把我面子丟盡了。我問她一天都到哪去了、做甚麼……小菡還是緊閉著嘴,一句話也不肯說。我拿起棍子想再揍她,但突然想到可以找你們,麻煩你們幫忙和小涵談談。我們現在可以來嗎? 」

我們迫切感受到這對母女很需要好好修補關係,但鑒於時間已晚,而且也需要一些預備作業,協談才可會有果效。所以,我們就建議靜文當晚給女兒一段安靜時間,先各自回到自己房間,安靜下來,找張紙,詳細寫下今天發生的事,並很真實 、真誠就像寫給自己看的日記般的描述過程中自己的想法和情緒感受,第二天再協談。媽媽同意後,我們也詢問小菡是否願意電話中先簡單聊一下。小菡倒是出乎意料的平靜、乖巧得讓人心疼的問我們,「是只寫今天的事,還是以前的也可以寫?」我們告訴她,想寫甚麼就寫甚麼,並且沒有她同意,我們不會拿給媽媽看。

溝通始於傾聽
在靜文密密麻麻的書寫裡,看到她對孩子焦慮、生氣、憤怒、甚至要崩貴的情緒及一連串負面想法:「太不負責任!」、「將來完了!」、「會不會碰上壞人出事?」、「我都是為她好,都沒想到爸媽會擔心嗎?真不孝!」、「竟敢逃家!太忤逆了!」、「真想好好再揍她一頓!」、「我的犧牲不值得,無路可走了!」

孩子的書寫裡則充滿自卑、自責和懼怕:「我是家裡的垃圾,總惹媽媽生氣、媽媽從沒抱過我」、「我笨到家了」、「媽媽氣未消,回家會被打死!之前考過這種分數被一直打、一直打,腳都快斷了。」、「如果沒有我就好了……」。小菡是個很有天份的孩子,功課好,彈得一手好琴,對人也十分溫文有禮;看到她滿紙對自己的負面評價,實在令人心疼。原來那天小菡就躲在同學家,想等媽媽氣消了再回家,以免被打。

靜文這時已束手無策,所幸在佳美的課程中,了解「只能改變自己,無法改變別人」的原則。協談後,她願意運用課程中的 – 心意更新而變化「ABCD」方法,開始在每次衝突後,安靜禱告並客觀詳細的記錄啟動事件、內心深層的情緒以及回應的行動,最後省思整個背後觸動的信念。在多次的自我探索後,她猛然發現自己每次生氣的反應模式竟然和她父親當年對待她的方式一模一樣!靜文的父親希望女兒出人頭地,把她當兒子養;卻常常嫌她表現不夠好,無法光宗耀祖。每次父親一生氣,就會說:「妳完蛋了!」、「妳沒有前途!」、「女生就是沒用,枉費我全心全意培養你!」父親也常常賞她巴掌、或是一頓皮條。認真分析自己後,她才驚覺自己對女兒的心態、做法竟然和爸爸如出一轍:花了這麼多錢讓女兒唸私立學校,還犧牲自己工作前途,就是希望她以後有出息。當孩子考試不合自己預定的標準時,她駡人的內容,幾乎就像爸爸說她的:「你沒有用,你完蛋了!你不孝!」,並且,動手毒打的行徑也是一樣!這個發現,讓她大大痛哭了一場。

多年來,靜文為了向爸爸證明自己有能力,她半工半讀、花了很大的努力才完成學業,有相當成功的事業。可是,在內心深處她並不滿意自己,處處與同事比較,常認為別人不接納她、看不起她……有種種負面思想;也常論斷自己,引起焦慮、憤怒,而出現失控的行為。靜文把失控的打罵女兒合理化成,”我打她是要用處罰讓她知錯、讓她更上進”。此時,她恍然大悟。父親的處罰行為,事實上造成了她自己極度的自卑,也讓她逃離了家、分離了她與父親的關係。她發現,同樣的,自己也與女兒關係疏離,自己的做法很深的傷害孩子!

不要惹兒女的氣
聖經說:「不要惹兒女的氣」,主要是因為孩子在不同的階段、不同的成長面向有不同的需要。嬰幼兒時期,會用哭來引起注意,讓父母知道要給奶、換尿布、想要人陪、想玩、想睡,來滿足他們生存的需要。其實沒有孩子是會故意讓父母生氣的。如果父母將之解讀為:「愛哭愛鬧」,認為孩子是不聽話,不乖時,就會採取處罰方式管教。現代很多父母因為忙碌,沒時間了解、溝通,變成很容易直接駡一駡、打一打比較快。但是不問原因,沒以同理心對待孩子,事實上無法達到教養的目的。

往往父母處罰的目的是讓孩子聽話,達到父母期許的目標。目標達不到,就決定處罰。但關鍵是,若訂下的目標不合宜,對孩子反而是損害。因此,父母應先檢查自己的價值觀是否合乎神的真理,並探討處罰的動機:

是擔心孩子走偏了,想要透過處罰找他回來?

是因為孩子沒照自己的規劃走、沒達到自己的期待?

所以很重要的是,自己的期待有合神心意,重視孩子的恩賜,重視身心靈、全人的健康嗎?我們教導孩子,若任隨己意、觀念偏差,就會「惹孩子的氣」,不只喪了志氣、影響親子關係,也影響他們和別人,和神的關係。

父母懲罰孩子背後的動機是希望孩子警覺,而以後不再做錯的事,希望孩子不是因害怕而做討父母高興的事。但往往處罰卻帶出後者的結果。父母以為孩子乖巧,殊不知表面的乖巧背後很多是過度懲罰造成的身心靈傷害。我們推廣「理理力」的溝通方法—同理對方、說明自己的道理,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下,讓孩子真正認同父母的價值觀,共同商定、期待未來能怎樣做,引導他到對的方向。溫和有效的同理心溝通,可以幫助孩子了解下一次面對同樣情況的時候,他可以如何為自己做出對的決定。常常我們以為重罰之下孩子就會乖,但我們之前也討論過,聰明的孩子常從處罰中學會欺騙、閃躲;孩子也常越被罰心越硬,特別是青少年期的孩子常越罰越不聽話,一直出問題讓父母頭痛。

我們應當思想上帝把孩子交託給父母的目的:養兒育女的目標是使孩子能獨立、自立,為自己負責任,是使他們能夠「離開父母」,能和別人有健康的聯結;但社會的焦點往往只在乎他們是否有能力賺錢、養家。其實,我們發現最重要是孩子的心理成熟度,人際互動能力,以及是否能自立經營一個家庭,有能力教養下一代。我們的社會比較忽略這個層面,重心都在外表的成就。父母也常想要支配孩子的決定,然而,我們有把握為孩子做的選擇,是全面、是最好的嗎?在台灣,許多大學生仍無法獨立思考,為自己負責。追根就底,原因多半是因父母管太多,孩子乾脆放棄思考,全都聽父母的,以至於進入社會後也想聽別人的,因而隨波逐流,心靈空虛。

所以,建議父母不妨自我檢視處罰帶來的實質影響:

有效的管教嗎?

達到我的目標就是最好嗎?

達到建造孩子的目標嗎?

保守口舌

此外,我們討論的處罰不只是責打,或剝奪物質、或權利,還包括情緒的虐待,如:不尊重的辱駡、嘮叨、眼色、口氣、肢體動作……等等。這些情緒的處罰所造成的傷害甚至更甚於責打。有些父母平常疼愛、溺愛孩子,但一發起脾氣,沒有節制的口出傷人言語就,更是大忌。譬如:

「你是豬啊!」這是羞辱人格,貶損人的自我形象。

「 (這種表現)你完了!」這是給他負面的咒詛,讓他失去盼望。

「你真沒出息!」這是論斷、貶抑孩子的價值,喪他的志氣。

「你這個樣子,我不愛你了。」截斷親子之間愛的關係,暗示必須建立在特定條件才給予愛。

「我不是你爸(或我不要當你媽)。」否定親子關係,指涉他不配。

這些話語,傷害心靈之深難以估計,也嚴重破壞雙方關係。親子之間,最重要的是,享受愛的關係。跟父母關係不好的孩子活得很痛苦,也會影響他們日後和別人的關係。

賞罰的真諦
箴言 6章16-19節說:「耶和華所恨惡的有六樣,連他心所憎惡的共有七樣: 就是高傲的眼,撒謊的舌,流無辜人血的手,圖謀惡計的心,飛跑行惡的腳, 吐謊言的假見證,並弟兄中布散紛爭的人。」箴言29章也說:「杖打和責備能加增智慧」,杖打和責備講的是神恨惡的哪些事,以及言語急躁、暴怒之人。如果父母在暴怒下,言語急躁,不加思索處罰孩子,責罰原因又與神所恨悪的事無關,只是因孩子達不到自己(不完全的人)所設下的標準,這些都不是合神心意的事。

聖經說「引導孩子走當走的路」,也說:「萬事都互相效力」。齊時,年齡越小時犯錯,改正的成本越低;不經一事,不長一智,小時候能修正錯誤,可以幫助他以後少犯錯。我們需要抵拒世俗「不要輸在起跑點」的想法,而是培養孩子有獨立能力,能與別人合作,不是把「別人」當競爭對手。不是認為把別人都打倒了,自己才能成功,而是視為夥伴、合作對象。人際關係好,人生才有幸福。

靜文因三年前女兒逃家事件開始,決定改變自己。開始每天給自己安靜時間,進行一連串的自我探索、更新許多隱藏的負面思想。也積極上相關課程,讀親子、家庭方面書籍。她也勇敢的修復自己與父親的關係,不再害怕回娘家。也開始與女兒用同理心良性溝通、引導、尊重她對各項學習的選擇。她最近常說,「我現在常抱我女兒,覺得她很可愛!」我就回答她,天上的阿爸父也覺得你很可愛喔!看到她們美好的親子關係,我們覺得很安慰!

神賜每一個人榮耀尊貴為冠冕,了解孩子的恩賜和獨特性,在孩子可感受的愛裡幫助他發展正確的態度,為自己身心靈健康負責任。約翰一書4章18節說:「愛裡沒有懼怕;愛既完全,就把懼怕除去。因為懼怕裡含著刑罰,懼怕的人在愛裡未得完全。」與大家共勉。

親愛的朋友,但願每一個家庭都蒙恩、滿有平安、喜樂與祝福!